【输血新技术】从应对血荒到走健康输血之路
时间: 2024-11-26 20:45:59 | 作者: -25℃医用低温冰箱
产品介绍
近日,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采用术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新技术,为一例严重脊柱侧弯畸形的14岁小姑娘解决了特大手术的备血难题。
父母发现5岁的女儿小悦悦背部局部隆起,在当地医院看病发现脊柱侧弯畸形。进入青春期以后,14岁的悦悦脊柱侧弯病情迅速加重。经过检查发现,悦悦胸段左凹右凸cobb角约46°,腰段左凸右凹cobb角约49°,双肩高度差约1cm,急需手术治疗,而且要准备大量血液。因此,输血科在术前2天为悦悦进行了自体备血。
术前备血:采集自体浓缩红细胞4u,自体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相当于1000ml血液。
术中:手术历时6小时,在胸3至腰4椎骨置入椎弓根螺钉共计24枚(相当于整个背部被剖开后,再把每块脊椎用螺钉和钢条板正)。出血约1000ml,回收自体血200ml,输入自体浓缩红细胞4U,自体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相当于1000ml血液)。
术后:24小时伤口引流血液约1000ml,输注血浆400ml。(术中、术后出血量总计约2000ml,相当于小女孩体内总血量的一半。)术后第九天,患者康复出院。目前,正在全面康复中。
人体血液由骨髓制造,术前自体储血可以启动造血功能,大幅度增加人体血液总量,使患者能够有足够多的血液用于度过择期的大手术或特大手术难关。矫形外科病人多是择期进行的大手术或特大手术,且常需输血,所以很适合术前自体储血,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及脊柱手术最理想。术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新技术,不仅能使手术患者摆脱对异体血液的依赖,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手术,而且具有提高手术患者免疫力、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显著优势。
研究已经证实,输注自体血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同种血液免疫,避免输血传播疾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等,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欧阳锡林说,自己的血最安全。自体输血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异体输血三大风险:传播疾病、输血后免疫抑制和同种血液免疫。
用自己的血更健康,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500例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术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可降低高血压、降低心负荷、改善心功能,避免了输血后免疫抑制,维持或提高了患者免疫力。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3—5天。
自己的血可完全满足大或特大手术的备血需求。采用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一次可以采集4—8单位浓缩红细胞和1个治疗剂量血小板,可保证出血量在2000毫升以下的择期大或特大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1、生病了,还能采自己的血吗?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即造血功能正常和体内有足够的储备血液。
近5年超过2500例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自己血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可缩短3—5天。
一次采集的血液能够完全满足出血量2000ml以下的大手术。如果手术出血比这还多,可以隔一周再采一次血。
术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负荷、改善心功能,因此,采血后会更加舒适。
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60—85岁的老年人438例、11—17岁的小朋友152例,还有部分准妈妈。
输注别人的血液造成的输血后免疫抑制,对肿瘤的复发、转移有明显作用,危害最大。因此,为维持和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力,肿瘤患者必须尽最大努力使用自己的血液,肿瘤患者比普通患者更应该避开使用别人的血液。
用自己的血不但避免了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而且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术后恢复、降低总住院费用。所以,用自己的血,永远都是最佳选择。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委员,全军血液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输血协会理事,北京制冷协会理事,中国输血杂志编委,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编委。研究大多分布在在血小板深低温保存、术前自体储血和创伤急救输血领域。发表署名论著98篇,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2016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分会联合举办的“迎接新常态,勇做输血领军人”全国输血人才选拔活动中荣获“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欧阳锡林主任创立了术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Advanced Autologous Apheresis,AAA)新技术,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该技术不仅能使众多的择期手术患者摆脱对异体血液的过度依赖,而且该技术具有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显著优势,必将在我国输血领域开辟自体储血的新时代。
下一篇:国产大型乱母网